2009年4月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医体质分会承办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东方花园酒店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李方处长、国家标准委国际合作部国际组织处陈莹副处长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华医学会李俊德秘书长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曹正逵副秘书长主持会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课题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作了工作汇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秘书长,标准起草组、审查组成员、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大宁副局长在会上强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发布,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分类和体质辨识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性文件。这个标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顺应了人对健康的需要,扩展了中医药的目的和领域,提供了新的中医药研究方向,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标准的内容,探索了中医标准的方式、途径和特点、规律,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借鉴价值。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担负着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医药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这种潮流,使中医药标准化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中医药标准应该反映中医药的客观规律,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规范的方法和程序。中医药标准应体现中医技术进步和中医走向国际的需求。中医药标准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希望各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医药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工作。
李俊德秘书长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他指出该标准科学规范、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符合医疗法规和法律要求,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用,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李方处长在会上发表讲话认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拥有顶尖的人才、学者,为推进学科发展、学术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认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认真完成了各部委、管理局安排的的重大工作的同时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规范行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同时表示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华中医药学会,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努力拼搏,再接再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陈莹副处长在会上谈到标准化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各国都把标准化作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否制定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规范行业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更加受到了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有关领导多次强调要重点抓好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抓紧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标准化带动现代化。国家财政部门设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中医药标准制定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中医药名词术语、针灸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50余项中医药标准列入国家标准化计划。同时指出我国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中医药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标准制定还比较零散,工作进展滞后,标准的实际应用还不理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以推进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最后希望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共同开创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王琦教授作了项目工作汇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基于古代文献的调研、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临床科研实践的反馈才得已形成和制定的。是通过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9种体质的存在,发现了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通过分子生物学发现了不同体质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说明了中医体质的分类体现了人与疾病的关联性,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特征、人与自然社会相联性的特征的四个方面对人作出了分类。
各大新闻媒体记者从体质分类形成的基础制定的过程、制定标准的意义、对个体化诊疗的作用、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科学成果、体质分类与判定具体应用等方面询问了专家,专家一一做了解答。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