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腰痛的病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常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等。
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2月门诊腰痛病例127例,男67例,女60例,年龄 最大76岁,最小21岁。临床表现为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具体表现不一; 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这种症状是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这一般是属寒湿腰痛;腰痛是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这一般是属瘀血腰痛;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这一般是属肾虚腰痛。腰椎X线片及CT、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程在2个月内81例,占63.8%;2个月以上三年以内的36例,占28.3%;三年以上10例,占7.9%。
1.2 分类 寒湿腰痛引起的68例,占53.5%;瘀血腰痛21例,占16.5%;肾虚腰痛38例,占29.9%。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秩边、 阿是穴。配穴: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2.2 操作 毫针刺令针感传导出现酸麻胀感,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25min,6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卧位取穴,直刺2.5~3寸,用提插的泻法;委中直刺0.5~1寸,用提插的泻法;针灸并用。肾虚腰痛者,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针灸治疗完毕辅助拔罐治疗效果更好。
2.3 疗效分析 经2~4个疗程,痊愈85例,占66.9%;显效19例,占15.6%;好转20例,占15.2%;无显著变化3例,占2.3%。总有效率为97.7%。各型疗效情况:寒湿腰痛68例,治愈56例;瘀血腰痛21例,治愈15例;肾虚腰痛38例,治愈16例。由此看来本法治疗寒湿腰痛疗效显著,治疗瘀血腰痛也疗效很好,治疗肾虚腰痛则稍差。
2.4 方义 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加减: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2.5 其他疗法 皮肤针:在腰痛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并加拔火罐。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耳针: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并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6 案例 患者,女,40岁。患者在搬东西时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难忍。查: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不能直伸。尤其不能前俯后仰,第2~4腰椎两侧明显压痛,尤以左侧为甚。当即先取局部肾俞穴,轻刺不留针,后强刺人中、后溪及手针“腰痛点”。一边行针,一边令其活动腰部,当即腰部疼痛大减,活动改善。如同前法再治3次而告痊愈。
3 按语
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有差异。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则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平时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按腰部,早、晚各1 次,可减轻和防止腰痛。
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牵引等疗法。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