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西医治疗疼痛的技术
西医治疗疼痛的技术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8/28 20:40:19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字号: 】 浏览人次:

    西医治疗疼痛 1.神经阻滞技术 通过在不同的部位注射消炎、止痛药物阻滞局部神经,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的目的,并进而消除疼痛病因。包括脊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病变区域注射或关节腔药物注射等技术。神经阻滞疗法具有止痛确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安全经济的优点,适用范围很广。 2. 化学性神经干长效阻滞术 将可引起神经褪变的药物注射在神经鞘膜内或周围,使神经产生脱髓鞘作用、阻断神经

目录

·1.神经阻滞技术

·2. 化学性神经干长效阻滞术

·3. 射频热凝技术

·4. 胶原酶溶盘术

·5. 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

·6. 颈2椎旁神经阻滞法

·7. 胸膜间隙内镇痛法

·8. 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操作

·9.日本疼痛治疗技术

1.神经阻滞技术

    通过在不同的部位注射消炎、止痛药物阻滞局部神经,达到缓解和消除疼痛的目的,并进而消除疼痛病因。包括脊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病变区域注射或关节腔药物注射等技术。神经阻滞疗法具有止痛确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安全经济的优点,适用范围很广。

2. 化学性神经干长效阻滞术

    将可引起神经褪变的药物注射在神经鞘膜内或周围,使神经产生脱髓鞘作用、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收到长期或永久性镇痛效果。临床适用范围: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晚期癌痛、持续性交感性疼痛等。

3. 射频热凝技术

    利用高新技术在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等局部产生短时的可控高温,使神经发生可逆性变性,达到长期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目的。射频热凝技术是一种物理性神经阻滞方法,无药物异常扩散伤及周围组织的风险,是目前世界上控制三叉神经痛、顽固性腰骶疼痛和部分神经源性疼痛最受推崇的技术。

4. 胶原酶溶盘术

    将特异性溶解椎间盘组织的药物(胶原酶)注射到突出椎间盘内或突出物的周围,依靠胶原酶分解胶原纤维的药理作用来溶解胶原组织,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以缓解或消除其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长久改善。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合适的日常保养,可达到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5. 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由于解剖结构、组织代谢、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状态不同,机体各部位温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热图。正常机体状态有正常热图,异常的机体状态有异常的热图,比较两者异同,结合临床就可以诊断,推论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6. 颈2椎旁神经阻滞法

1.定位标志: 
嘱患者挺胸坐直,眼睛平视前方。一般选择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2cm,水平位平下颌角,二者交点即为穿刺点。 
2.穿刺前可先用手按压皮肤,寻找骨感。 
3.初学者穿刺针尽量靠后一些,以免损伤椎动脉。 
4.垂直进针,穿刺过程中勤回吸,如果有回血可以稍退针或改变进针方向。 
5.穿刺针刺到横突后稍退少许,不要在骨膜下注药。注药时先注入少量试验量,一边
注药一边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或其它不良反应。严防误入蛛网膜下腔。
6.不主张同时进行双侧阻滞。
我们用药的浓度很低(0.26%的利多卡因),双侧阻滞间隔时间为5-10分钟。
7.曲安奈德单次用药不超过10mg。
8.嘱患者平卧休息30分钟,确认无不适后才可离开治疗室。
9.穿刺点粘贴敷料,嘱患者保持注药处48小时清洁干燥。
10.登记患者资料,便于随访病人。

7. 胸膜间隙内镇痛法

    胸膜间隙内镇痛法(Interpleural analgesia)是较新颖的镇痛方法,1984年由Reiestad首次报道。将局麻药注入胸膜的壁层与脏层之间,籍以广泛阻滞肋间神经末梢支。优点是只需要一针穿刺操作,即可得到胸膜腔的广泛镇痛效果,可重复多次注入局麻药,效果良好,合并症较少。 
  适应证 上腹部和胸部的急、慢性疼痛治疗;开胸、胆囊切除、一侧乳房切除、肾脏手术等术后伤口镇痛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镇痛治疗;胸壁皮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上肢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治疗;胰腺癌性疼痛治疗。
  禁忌症 ①病人不同意或不能合作;②凝血机制障碍;③穿刺部位感染或肿瘤;④败血症;⑤X线片显示广泛胸膜纤维性变或局部胸膜肥厚性变(对确认胸膜间隙有困难,可视为相对禁忌症);⑥血胸、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因局麻药被稀释,效果往往不佳);⑦胸膜炎(对局麻药吸收加快,容易出现全身毒性反应)。 
    操作方法 需施行胸膜间隙内置管,宜在自主呼吸下进行;也可在控制呼吸下施行,但较容易出现合并症。病人取侧卧位,健侧在下,离脊柱中线8~10 cm、第5、6、7或8肋骨的上缘处,定为穿刺点,施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10ml玻璃注射器,取其筒栓容易滑动的特点,先予盛满空气,然后与Touhy穿刺针衔接。针与皮肤呈30~40°角、向中线方向刺入,当注射器筒栓因胸腔内负压吸引而自动滑入时,即可确认针尖已进入胸膜间隙。卸下注射器后,立即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胸膜间隙约5~6cm后作固定。要严防导管进入肺实质和血管,先作轻轻抽吸以排除之。经导管注入含1:20万肾上腺素的0.25%布比卡因20~30ml;也可持续滴注用药。可按需重复多次注药。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治疗时,于注入局麻药后应立即夹住胸腔引流管15 min。 
 合并症 ①局麻药误入血管内,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②胸膜炎性状态;③导管进入血管丰富的肺实质,吸收中毒甚快;④气胸,严重者很少见。插入导管的操作应快速准确,拔出针芯后立即先堵住穿刺针以防止进气。在穿刺针进入胸膜间之前,对自主呼吸者嘱其作深呼气状态屏气片刻;对控制呼吸者应暂停通气操作。这样,气胸发生率明显降低,也不严重;⑤一侧膈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无需特殊处理,可自然恢复。  

8. 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操作

    患者健侧卧位,腰下垫一枕头。髂骨过高者下侧肢体屈曲、上侧伸直。通常取脊柱中线旁开7~8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单,皮肤局麻。用19~21G注射针行侧后方入路穿刺。CT定位最方便。C型臂定位下后前位透视针尖位于椎间隙中央或后1/3区域。 用注射器抽取O2-O3混合气体(O3浓度40μg/ml),4ml匀速注入椎间盘内。包容性椎间盘突出者推注时阻力较高,而纤维环破裂者气体易进入硬脊膜外腔。退针至椎间孔后缘平面,注入混合气体10~12ml。部分患者在推注混合气体过程中可感腰部发热、酸胀或患肢闪电样疼痛。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1 d。临床症状较轻者可回家休养,症状严重者须住院观察,出院后全休2周,按计划进行腰背肌锻炼,6个月内禁止负重及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可补充行射频靶点治疗。 


O3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常温下其半衰期为20分钟。注入椎间盘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渗透压降低,水分丢失,发生变性、干涸、坏死及萎缩。使突出的髓核回缩、神经根压迫缓解
  2.抗炎作用:无菌性炎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O3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实现的。
  3.镇痛作用:O3直接作用于椎间盘表面、邻近韧带、小关节突及腰肌内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可产生类似于“化学针灸”的作用,能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目的;也有推测是细针穿刺椎间盘产生的盘内减压的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目的。

9.日本疼痛治疗技术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疼痛诊疗机构,是在美国麻醉学家、疼痛治疗的创始者Bonica教授的倡导下,于61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由麻醉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组成。(是否是受美国的影响?)日本紧接着也于62年8月在东京大学麻醉学教室山村秀夫教授努力下,成立了日本全国最初的“疼痛门诊”,其后,在2~3年内,日本全国各地均迅速地开展了疼痛治疗工作。并于1966年成立了日本临床疼痛学会(Pain Clinic),同时出版发行了全国性的临床疼痛学术刊物—Pain Clinic 。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学术总会。此外还有一些致力于疼痛研究其他学术团体,如日本疼痛学会、日本慢性疼痛研究会、日本电气刺激研究会、川枝注射疗法学会等等,均有学术刊物发行。像我国一样,在各个地方分会中,也有上述学会的分支组织。在这些种类繁多的与疼痛密切关联的学会中,麻醉科医师的参会人数,在日本临床疼痛学会会员中占有较大比例。  
    在日本各大学医院,医学研究所,普通综合性医院几乎均设有疼痛治疗机构,开设疼痛门诊或疼痛治疗中心,绝大多数大学医院设有疼痛病房。人员构成主要以麻醉科医师为主。还有为数很多的私人疼痛诊疗所,有的地方甚至还成立了规模较大的疼痛病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东京大学的山村秀夫教授、日本大学的铃木太教授、大阪医科大学的宾头正义教授、WHO研究协力中心的武田文和教授、东京慈惠会医大的若彬文吉教授、金泽大学的村上诚一教授、久留米大学无敌刚介教授、岛根医大的小坂义弘教授、滋贺医大的天方义邦教授、滨松医大的迟田和之教授、旭川医大的小川秀道教授、广岛大学的小坂二度见教授等。  
    由于日本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绝大多数的疼痛治疗机构,尤其在大学的医院里,多具有疼痛研究实验室、及较完善的疼痛治疗专用设备。如疼痛治疗室具有近似于手术室的多种监护和急救设备、神经阻滞专用床、及各种疼痛治疗仪(如经皮(经穴)神经电刺激仪、直线偏光近红外疼痛治疗仪、激光疼痛治疗仪、频谱仪等)。尤其是型号齐全的各种一次性神经阻滞针、神经阻滞专用包及各种合适临床应用的神经阻滞药物(如布匹卡因有0.5%,0.25%,0.125%,卡波卡因、利多卡因等,酚甘油有7.5%,15%,20%,25%),打开即用, 工作起来即方便又能有效地避免污染。一般做深部及中枢神经阻滞,多用X线、CT引导。  
    主要治疗对象: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和我们基本一样。  
    各型慢性头痛,慢性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肩周炎、肌筋膜炎、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癌痛,神经痛等。由于日本是个高龄化的社会,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较多,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也相应较高。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患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人也不少。 
     治疗方法:在疼痛治疗中,主要以神经阻滞为主,同时辅以日式针灸(和我们的传统针灸疗法有所不同,特征为细、浅、弱)、汉方药(日本的制药公司将很多传统处方制成胶囊剂,如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等)、TENS、SSP、激光及超激光等。 随着单位的不同,除神经阻滞以外,并用的其他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大阪医大对针刺有所研究,而旭川医大对汉方药的应用感兴趣。  
     在神经阻滞疗法中总的原则是,一般慢性疼痛性疾病,多用单纯局麻药阻滞(常用药物有:卡波卡因、布匹卡因、利多卡因),少用或慎用激素类药物,或基本不用激素,B族维生素被频繁使用,尤其是B12;对症顽固性、恶性疼痛,如癌性疼痛、神经原性疼痛,则多用神经破坏性阻滞(常用的有:无水乙醇、酚制剂,也用冷冻、电凝、物理压迫等方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临床疼痛界,星状神经结阻滞疗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约占所施行的神经阻滞的70-80%。据说,该疗法曾因治疗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面瘫而被受推崇一时。若彬教授(最早在东京大学做疼痛的医生,现在东京慈惠会医大)30年来共做了30多万人次SGB。随着对SGB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范围由局部扩及全身,有报道给病人施行100次以上甚至有防癌的作用。其他常用的方法有:局部阻滞(痛点注射)、脊神经根、干、末梢阻滞、胸部交感神经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腰交感神经阻滞、局部交感神经阻滞、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通电刺激、全脊麻、垂体阻滞、经皮脊髓前侧柱切断术(于乳突下1cm、C1-2间隙进针,目的切断外侧脊髓丘脑束,先以2Hz的频率行电刺激观察同侧肢体运动,以调整并确认穿刺位置,然后电凝)、面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喉上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蝶腭神经阻滞、关节阻滞、高频热凝及冷冻阻滞等。 
     最近,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为临床疼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内窥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据说,国外有人正在研究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用内窥镜。可行特定神经的破坏术。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