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
  • 作者:李锋 更新时间:2011/5/14 15:11:08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李 锋 辽宁铁岭市中心医院
本组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68例,男6例,女62例,年龄48~58岁,病程1~13年。右侧58例,左侧10例。所有病人发病后均接受药物及局部西药封闭治疗,效果不满意。经采用针灸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1~2年随访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①远端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②局部取穴:迎香、颧髎;③10天为1个疗程,针灸时要严格消毒,留针时间10~15分钟;④远端穴位进针时针尖略朝向头部,要有针感传导,否则效果不理想;⑤局部穴位进针要迅速,出针时要用无菌干棉球按压2分钟。 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53岁,农民。自述左侧面颊阵发性疼痛,每日发作15~20次,每次发作持续10~30秒,每逢感冒,受凉而发作,阴雨天疼痛次数增加。采用西医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B、安定等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眼球运动正常,无面瘫,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心肺未见异常。血压及眼底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连续2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休息1周后继续治疗1个疗程,痊愈,后随访1年未复发。

  例2:患者,女,52岁,下岗工人。初诊:1999年5月20日。主诉: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10年。病史:患者于10年前生气后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逐年加重。近2年来发作时右侧面肌抽动,右侧鼻、颊、颌部呈现闪电样剧痛,日发作10余次,每次约2分钟,右侧面部不敢触摸。张口、洗脸、咀嚼、情绪激动、劳倦时诱发,屡治不效。现每日服卡马西平6片,食欲不振。检查:面色白,慢性痛苦面容,颅神经未见异常,面部感觉无障碍。头颅正侧位平片蝶鞍部未见异常。触摸右侧面颊时引起电击样剧痛。诊断: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应用针灸方法治疗5次后疼痛减轻,继续治疗10次后疼痛基本消失。巩固治疗5次,随访1年未复发。

  讨 论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但是没有感觉缺失和运动障碍。发作时痛不欲生,休止时如常人。多见于女性,常在50岁以后发病,但是很少超过70岁。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者几支分布区域内突发的电击样、针刺、刀割、撕裂、烧灼样剧痛为主要特征。疼痛大多发生在三叉神经的第二、第三支,多为单侧。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者舌部最明显,尤以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犬齿、舌等处最敏感。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呈闪电式,历时约几秒至10余秒,多不超过2分钟。初期疼痛数周或者数月后可缓解数月至数年,但是以后发作加频,缓解期短暂,未经治疗很少自愈。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和方法较多,但是疗效不佳。

  《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医宗必读》曰:“因风痛者,抽掣恶风。”故风邪入络,上扰清窍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本病属于中医学“头风”、“面痛”范畴,多因寒邪痰湿阻于少阳、阳明之络,使气血流通受阻所致,故临床取穴以少阳、阳明为主。三叉神经痛发作部位主要是面颊及额部,是阳明经和大肠经循行的区域,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宣气行血,疏风散邪能使清阳之气上升面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能升清降浊,化湿祛寒,行气祛瘀,扶正陪阳,祛病强身。迎香胃手足阳明之交会穴,能散风邪清火气。颧髎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可疏导面部经气。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病症,现代医学还缺乏绝对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操作简便易行,是纯绿色疗法,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