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华主
一.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制定;中医症候分类根据我科长期临床观察、总结而自拟及分型。
1 诊断依据:
序号 |
条件 |
1 |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
2 |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
3 |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
4 |
中老年患者(≥40岁) |
5 |
晨僵≤3 min |
6 |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OA。
2 分期
应用Kellgren和Lawrenc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 级:无改变 ;I 级:轻微骨赘;II 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对OA的x线表现进行分期有助于我们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将其分为四期 ⑴关节炎的发生前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⑵关节炎改变的早期,活动多后有明显的疼痛,休息后减轻,X线观察,改变较少,只有CT可见软骨轻度损害。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期,骨软骨进一步损害,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部分丧失,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的囊性变,有时有游离体出现。⑷骨关节炎的晚期,骨的增生、软骨的剥脱以及导致功能完全丧失,关节畸形明显,X 线示关节间隙变窄,增生严重,关节变得粗大,甚至造成骨的塌陷。
3 中医证候分类
3.1中医证候分类
二 中医综合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以固本为主,从整体观念出发,全方位调理,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拟定相应治疗法则。
风寒湿阻: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宜;
痰瘀内停: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宜;
气血失调:以调理气血、通络止痛为宜;
肝肾亏虚:以培补肝肾、强筋壮骨为宜;
1.中医综合治法
1.1针刺通络止痛法。
患者仰卧,双下肢平放。常规选穴以膝六针(内、外膝眼、鹤顶、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常规消毒后,选取1.5~2寸的一次性无菌性毫针,进针后用平补平泻法至得气,内外膝眼配合温针灸,选1-2对穴位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同时将TDP照射患膝。每次约20分钟。临证加减:风寒湿阻型在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施用温针灸;痰瘀内停型加丰隆穴,并在内、外膝眼、足三里,丰隆穴施用温针灸;气血失调型加针三阴交,并在内、外膝眼、足三里,血海施用温针灸;湿热阻络型按常规取穴后,配合电针治疗,不可施以温针灸;肝肾亏虚型加针阴谷、三阴交,在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施用温针灸。
讨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膝关节痛的最常见原因。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出疼痛的机理,其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组织退化磨损,表面变得凸凹不平,使暴露的骨表面直接接触,引发膝关节炎症。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关节部位的炎症水肿。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具有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关节部位炎症、水肿的作用。此外,针刺还可通过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免疫调控作用,如β-内啡肽可增加单核细胞的趋化性,使NK细胞活性增加,起到消炎镇痛作用。针刺作用机理在于疏经通络、调和气血。针刺足阳明、足少阳经络腧穴,能有效的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除湿热痹阻型外,对其它各型,我们常选取4~6个穴位配合温针灸以温经止痛,散寒通络,消除冷痛的现象
1.2 推拿舒筋解粘法
患者仰卧,全身放松,接受医生施术。要求医者手法轻快、柔和、深透,力量由轻到重,切忌重手法。
上述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
讨论:通过推拿舒筋解粘能达到以下作用:(1)通过推拿手法一方面可改善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扩大关节间隙,降低关节内压力,以改善骨内静脉回流、降低骨内压。同时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以利于关节炎症的滑退。另一方面,通过推拿手法可缓解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松解关节囊粘连及挛缩,增加关节活动度,以减轻关节负荷,恢复关节应力平衡。从而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及关节的润滑机能,减轻关节软骨的磨擦,从而改善关节功能。(2)通过推拿手法可达到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的目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局部软组织损伤的过程中大量生成、释放致痛物质5—羟色胺(5—HT),而止痛物质ß—内啡肽(ß—EP)等却减少,推拿手法可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吸收。合理的手法刺激还能促进止痛物质的分泌增加,以达到止痛的目的。1.3中药内服外用
1.3中药内服调理法
采用郭剑华主
讨论:通过对大量病例临床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筋骨失其濡养,加之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使痰瘀内停,脉络不通,加重筋骨失养而发病。病因病机为本虚(肝肾亏虚)失调(气血失调)标实(风寒湿阻、痰瘀内停、外伤劳损)。我们采用郭剑
1.4中药熏洗外敷活血镇痛法
讨论: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它通过药力和热力的有机结合,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渗透,方中川牛膝、红花活血补肝肾,强筋骨,舒筋活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伸筋草、舒筋草、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川椒、艾叶祛寒胜湿止痛,共奏活血化瘀、通畅气血、消肿止痛、缓解痉挛之功。同时该法可使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加细胞通透性,促进水肿和炎症产物的吸收,从而使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再加上中药的透皮作用,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减轻局部组织的紧张压力,同时能够缓解皮肤、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紧张痉挛,从而达到镇痛作用,使关节及肢体活动灵活,早日恢复功能功能。结合中药外敷能更好地发挥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松解粘连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性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吸收消散。中药熏洗、外敷治疗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1.5体疗恢复功能法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练习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以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稳定关节的平衡力。
讨论:锻炼能够保证腿部肌肉和膝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旺盛,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外在活力,加强对深部韧带及关节的稳定性。进行主动的低强度不负重的活动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加强其稳定性,达到缓解症状、巩固疗效的目的。
三 前期疗效评估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评定标准4级。(1)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2)显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70%≤积分减少<95%;(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30%≤积分减少<70%;(4)无效: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006年---2007年收治膝骨关节炎病人182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膝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度等变化,并计算病情轻重度的积分。其中临床控制72例(39.56%),显效75例(41.21%),有效26例(14.28%),无效9例(4.95%)。总有效率为95.05%。
四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上述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体征亦不能完全控制。主要有以下情况。
许多医学工作者认为膝关节节退行性改变是人体衰老的特征,不是独立的疾病,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代偿反应。而这种退化是不可逆转的。当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就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上述方法能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功能受限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尤其是骨关节炎进展期和晚期的患者)存在显效慢、疗程偏长、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难点。部分患者膝关节发生功能性障碍,重者可致畸形或功能丧失等并发症,怎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中医治疗难点。现阶段临床中的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估方案并不理想,多数带有主观性(尤其对疼痛症状的评估),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估临床疗效。
针对上述中医治疗难点,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研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病中发挥的临床作用,其中重点观察研究针刺与推拿对于膝骨关节炎各期的治疗疗效,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案。通过病例随访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复发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与保健措施。要建立多学科配合机制,寻找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