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止痛技术
周建华 作者单位:1 3 0 0 2 1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引言
肛门病是临床多发病,其术后的疼痛是手术创伤性疼痛叠加内括约肌痉挛性疼痛,因此疼痛更为难忍。同时也成为困扰广大临床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主要问题,寻找有效的止痛方法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有关肛门病术后止痛的方法很多,但多以口服止痛药、肌注止痛药及麻醉镇痛为主。口服止痛药效果欠佳,反复使用可以导致胃肠道反应;肌注止痛药虽然止痛效果较好,但反复使用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硬膜外置管自控镇痛虽然止痛效果最好,但存在价格昂贵需专业麻醉师操作的局限性。
中医针灸止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将其用于肛门病术后止痛是一个新的尝试。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止痛法的规范化整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的课题批准(课题任务编号2001ZL25号),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联合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市中医院共同进行多中心试验研究。
2疾病诊断标准
在肛门病患者中以混合痔术后疼痛最为明显,故我们以混合痔术后疼痛为例。
2.1混合痔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类
①症状:便时肛部出血、滴血或射血。便时或劳累后痔脱出肛外,能自行复位或需手法复位。便时肛部不适,伴坠痛。②视诊:肛门缘肿胀,增加腹压时痔核变大,部分患者内痔脱出肛外。③肛镜:直肠下段有隆起的痔核,痔黏膜充血或糜烂。
2.2混合痔中医诊断标准及分类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诊断依据:①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②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③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2.3疼痛诊断标准
按照1992年第七届全国肛肠学会制定的疼痛诊断标准:
3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肛门病术后出现疼痛的病人。禁忌证:①晕针患者禁用;②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血液病,心脑血管、肝、肾等系统疾病患者慎用;③妊娠哺乳期患者慎用。
4技术操作方法
4.1器械准备①“华佗”牌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规格
4.2操作步骤①准备:无菌2寸毫针2根、自动定时电针麻仪1个、消毒备品。②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体位选择以行针方便、病人感觉舒适为度。③消毒:以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医者手指及患者穴位局部皮肤。④选穴:白环俞。位于骶部,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⑤行针:以2寸毫针直刺双侧白环俞,进针1.2~1.5寸,以泻法得气后留针。⑥加电刺激:6805-C型自动定时电针麻仪电刺激导线连于针柄,逐一打开电源及刺激量开关,以14~26次/min的疏密波给予电刺激。⑦行针时间:每次行针30min。
4.3治疗时间痛时进行治疗,每次行针30min。
5注意事项
注意检查针体质量以防断针、弯针;注意选穴的准确性;以泻法得气,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行针过程如有晕针等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6.1晕针迅速起针,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或给予温水。重者指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若人事不省、息弱脉细者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晕针者既往多有晕针史,因此详细问诊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另外,此类患者多具有高度紧张的心理特征,治疗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解释介绍、并运用交谈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晕针的几率。
6.2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断针,或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
6.3断针浅者可用镊子或止血钳取出;深者可略压迫针孔旁皮肤,使断针端露出再拔出;更深者需X线定位手术取出。
6.4滞针多由于患者高度紧张或行针时疼痛所致,可以暂时停止进针,或通过适当按揉,放松行针部位臀肌或调整进针角度解决。
6.5血肿皮下出血量少可不处理,若出血量大、肿胀较剧可先冷敷后热敷,促使局部瘀血吸收消散。
7疗效机制
针灸止痛作为中医学的传统特色疗法,拥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用于肛门病术后止痛更扩展了其治疗范围。白环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其穴区浅部有臀中皮神经、深部有臀下神经、骶丛神经分布,针刺白环俞可以治疗臀部和下肢后部疼痛。既往肛门病手术采用针刺麻醉时,白环俞为首选体穴,从而达到麻醉止痛的目的。电针白环俞止痛法具有疏通气机、祛瘀止痛、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针刺冲动和疼痛冲动都经由白环俞外周神经传递至脊髓的相应节段,并在脑的各部分得到反应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镇痛效果。目前常用止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及成瘾性等缺点。尤其是麻醉药物对过敏及大多数胃溃疡的病人禁止使用,而电针白环俞止痛法适应范围广,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更适合于城市及地方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