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 作者:杨素清 更新时间:2010/5/7 9:37:42 来源:中西医疼痛医学网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中疼痛最为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1.4‰~4.8‰之间,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而其中10%的患者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其6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高达50%75%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操作简单、方便,疗程短,见效快,又无副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一个新方法。

1诊断标准

  1.1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版确定)

    1.1.1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1.1.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1.1.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疼。

  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版确定)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细

2适应证

  2.1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2.2其证候分类属于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或以肝经郁热证为主。

  2.3疼痛为中度痛、持续1小时以上。

  2.4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

3禁忌证

  3.1至阳穴处有皮损者。

  3.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及糖尿病、精神病患者。

  3.3妊娠期患者。

  3.4皮肤对橡皮膏过敏者。

4技术操作方法

  4.1器械准备采用元利针(为银柄针灸针,针身长50mm,针柄长3 5 m m,直径0.8 m m、针尖圆滑)。

  4.2详细操作步骤针刺时令患者端坐,双手放于腹前,露出背部,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取至阳穴。作常规消毒,而后术者以左手提起至阳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向下,针体与脊柱呈现150角向下平刺,刺入皮下,而后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针柄与皮肤间应可见针体少许,针柄用少许棉花包住,再用橡皮膏将针柄固定以防滑出。

  4.3治疗时间及疗程留针7天,取出。留针期间在患者非睡眠的状态下,每隔23小时用手掌以患者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拍击埋针处1020余次,增强刺激量,直到取出针为止。

  4.4关键技术环节①针具的选用应符合标准;②取穴宜准确;③针尖向下平刺,将针身完全埋于皮下。

  4.5注意事项

   本方法与治疗带状疱疹原发病的其他治疗方法可协同应用;对于颜面部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尚缺乏可靠性的资料;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埋针后的固定,以免针具滑脱影响治疗,同时预防针具滑脱对患者造成伤害。

  4.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晕针、感染等情况做如下处理: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取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感染:若有埋针的感染,应立即将针取出。每日给予局部聚维酮碘(碘附)涂擦,每日2次处置。过敏: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立即取下橡皮膏及针具,局部给予皮炎平外擦,对于出现局部水疱者对症处置。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