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电针刺激内麻点治疗四肢手术后疼痛技术
电针刺激内麻点治疗四肢手术后疼痛技术
  • 作者:常庚申 更新时间:2010/5/6 14:40:30 来源:中西医疼痛医学网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电针刺激内麻点治疗四肢手术后疼痛技术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骨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疼痛刺激使体内释放内源性物质,内源性物质作用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使心肌耗氧量及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饮食和睡眠。根据中医“气行血行、气滞血凝,通则不痛”的理论,内麻点靠近足太阴脾经,脾主肌肉、四肢。实践证明针刺内麻点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气血畅通,可以达到四肢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有利于切口愈合。

  1诊断标准

参考WHO标准将术后疼痛程度分为四级。0级(无痛)患者肢体活动时,切口无痛。1级(轻度):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肢体活动时感受切口轻度疼痛,但关节能有效的活动。2级(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患者肢体不敢活动,轻微振动,感切口疼痛。3级(重度):强烈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2适应证及禁忌证

     2.1适应证

   2.1.1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

   2.1.2智力正常,表述清楚;

   2.1.3四肢骨折、脱位、矫形、良性肿瘤的择期手术患者;

   2.1.4四肢手术后切口疼痛达1级以上者。

    2.2禁忌证

   2.2.1凝血功能障碍,有自发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2.2.2针刺区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者;

   2.2.3多发骨折合并感染、骨髓炎、骨结核及恶性肿瘤患者;

   2.2.4有精神病、吸毒、妊娠、哺乳期;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针刺点距手术切口10cm以内者慎用。

  3技术操作方法

    3.1物品准备直径0.4mm,长度50mm28#2寸)一次性消毒针灸针。G6805Ⅱ型治疗机。皮肤消毒物品。

    3.2操作步骤

    3.2.1内麻点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同身寸),胫骨后缘0.5寸处。

    3.2.2体位患者仰卧,双足外旋,双膝关节以下外露。

    3.2.3消毒选双侧内麻点皮肤常规消毒。

    3.2.4针刺术者站针刺侧,右手持针与皮肤垂直进针3545mm1.5寸(同身寸)深,针感放射至足趾关节或5个足趾同时有微屈状即可,不应有左右摇摆,必须找到针感,寻找针感时针刺角度不应太大,动作应轻柔或接治疗仪连线低频率(6080/分)找针感,针感确定后治疗仪导联线分别与针柄连接,妥善固定。

    3.2.5治疗机治疗打开治疗机开关,绿色指示灯闪亮,采用连续波。频率由低到高60200/分;以频率指示灯作参考,5个足趾随频率屈曲,缺一不可,5分钟后逐渐增加频率。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输出电压正脉冲>12.5V,负脉>20V250欧负载)强度调节幅度由小到大,每5分钟交替调节输出强度和频率。刺激30分钟后拔针,局部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

     3.2.6程四肢手术后疼痛多在术后12小时内最为严重,如针刺治疗后再次出现伤口疼痛者,可重复针刺治疗30分钟,针刺治疗后应随访24小时。

 4关键技术环节

     4.1内麻点定位必须准确,如定位不准针感差,直接影响镇痛效果。

     4.2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胖瘦个体差异在3545mm之间。

        4.3针感出现后导联线与针柄连接,保证充分接触。.3针感出现后导联线与针柄连接,保证充分接触。

      4.4内麻点针刺成功的主要指征是,五个足趾必须同时随治疗机频率有规律屈曲,缺一不可,脚掌不应有左右摆动现象;如达不到指征要求,可在患者能耐受电流输出强度的同时,缓慢调节针刺角度、深度,直至五个足趾同时随频率屈曲为止。

       4.5每5钟交替适当增加输出强度和频率。

   5注意事项

      5.1治疗前检查治疗机,开关应灵活有效,电源指示灯闪亮,各种插头接触配套能正常使用。

      5.2每次调节或增加输出强度和频率时应轻、慢,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严禁突然加大刺激量给患者造成不适。

     5.3在电刺激过程中,双足和针刺部位不应有疼痛感,如有应调整针刺角度。

  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若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滞针、局部出血、断针等,按常规处理即可。

  • 上一篇: 疼痛科普
  • 下一篇: 脏腑图点穴法
  •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