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特殊疼痛的误诊问题
特殊疼痛的误诊问题
  • 作者:陈建鸿 更新时间:2010/4/24 14:50:44 来源:本站整理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特殊疼痛的误诊问题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疼痛的性质与部位往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但变化多端的疼痛常常导致误诊, 只要掌握了各种疾病疼痛的特点, 并充分利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则就不难诊断。

1 癫痫痛

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 当刺激脑干、丘脑下部、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钩回) 岛叶及皮质某些区域能影响胃肠运动,产生各种内脏活动障碍及各种内脏反应, 如腹痛、恶心、呕吐等[1 ] , 这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癫痫, 常与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而间脑性癫痫又常表现为剧烈的头痛, 易与神经性、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相混淆; 还有的癫痫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肢体疼痛被误诊[2 ]。对癫痫痛只要注意症状突然发作、骤然终止、持续时间短, 有时有短暂意识障碍, 脑电图有暴发性放电, 抗癫痫治疗有效, 就不难诊断。

2 消化道外疾病性腹痛

2.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腹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因失水、失钠严重, 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 出现酷似急腹症的腹痛而误诊。

2. 2 心包炎、两肺下叶炎症时侵及膈胸膜刺激膈神经引起上腹急性疼痛; 心包积液时压迫下腔静脉或心衰时静脉回流障碍, 引起肝淤血、肿大, 牵张肝包膜引起急性上腹痛而误诊。

2. 3 铅中毒性腹痛 铅中毒时太阳神经丛损害, 肠壁的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受抑制, 致平滑肌痉挛而出现剧烈腹痛。

2. 4 结缔组织病腹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 E) 时由于免疫复合沉积、血管损伤, 致肠道缺血缺氧, 小肠绒毛变粗短, 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 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而出现急腹痛。

2. 5 血卟啉病腹痛 血卟啉病时由于D2氨基酮戊酸合成酶活性增高, 尿卟啉原工合成酶缺乏, 叶胆原转为尿卟啉原减少, 使D2氨基酮戊酸和叶胆原增加, 直接作用肠壁和植物神经, 使其功

能紊乱而引起胃肠剧烈痉挛性腹痛。

2. 6 主动脉夹层腹痛 主动脉夹层影响腹腔脏器血液供应,刺激相应的交感神经链和血液渗入腹腔引起腹膜刺激征, 可酷似急腹症。

2. 7 破伤风性急腹痛[3 ]

2. 8腹型紫癜 过敏性紫癜时由于血管性炎症侵入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 可引起阵发性腹部绞痛而误诊。

2. 9 腹痛型急性心肌梗死(AM I)  当心脏膈面发生AM I ,因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 当心肌缺血缺氧刺激迷走神经而出现急性上腹痛。临床上遇到急性腹痛, 要严密观察, 不能认为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 就片面考虑为急腹症, 应利用有关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注意鉴别诊断。

3 放射性疾病

右膈下脓肿, 右叶顶部肝脓肿、肝癌可引起下胸前部、似胸或背部疼痛, 并可放射至右肩部。胆道疾病时可引起右腰背、右肩胛痛。消化性溃疡病, 尤其是胃溃疡可引起左侧胸痛, 可向左肩放射。急性胰腺炎时可引起左腰背痛, 可向左肩放射。泌尿系结石可有下腹部、会阴部、大腿内侧疼痛。盆腔病变可致肛门、外阴、睾丸等疼痛。

4 变异性疼痛

有些脏器病变时, 疼痛不发生在其相应的解剖部位, 而在远处导致误诊。心肌缺血缺氧时, 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 经胸交感神经1 5, 沿神经传入至脑产生痛觉, 疼痛可向C2 T10任何部位传导, 造成咽痛、下颌痛、牙痛,当痛觉向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传导, 可引起颈部疼痛, 有的AM I 还表现为剧烈的头痛[4 ] , 还有的表现为下腹痛[5 ]。消化道、呼吸道肿瘤其首发症状可表现为腰腿痛而被误诊为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只要对某些脏器病变时疼痛部位变异有足够的认识, 选做相应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是不难诊断的。

5 转移性疼痛

急性阑尾炎是误诊较多的急腹症, 其症状是由腹膜刺激和毒血症所引起的。其腹痛常以下列次序出现: 脐周或中上腹部疼痛, 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加剧, 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 60% 70% 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腹痛开始并不在右下腹, 而是在上腹部、脐周, 少数还可能在右上腹、左上腹和左下腹而被误诊为肝、胆、胰等疾病。只要认真观察病情的变化是可以诊断的,B 超可实时显示阑尾病变和程度, 确诊率高,B 超诊断符合率为93. 1% [6 ]

参考文献

[ 1 ] 李鸿培. 谈谈几种特殊类型癫痫. 中级医刊, 1985, 5: 14

[ 2 ] 胡必强. 长期误诊肢体痛性癫痫2 例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1990, 3(3) : 48

[ 3 ] 范平安. 破伤风误诊为急性胆道蛔虫症. 临床误诊误治, 1994, 7(2) : 79

[ 4 ] 王达平. 以头痛为表现的心绞痛和AM I 1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0, 18 (1) : 46

[ 5 ] 张东晟. 特殊表现的AM I 5 例误诊分析. 临床误诊误治, 1991, 4(2) : 33

[ 6 ] 邝贺龄, 主编.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4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32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