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 例, 其中男性16 例, 女性2 例,年龄22 岁~ 65 岁, 患病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和腰腿疼痛, 有两例已出现下肢部分肌肉萎缩, 都经过CT 或MR I 的检查, 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
1. 2 治疗方法 采用腰部牵引, 推拿按摩, 针灸取委中、命门、腰眼等穴位针刺和拔火罐, 内服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类药物, 外贴伤风膏药。
2 结果
经过20 d~ 60 d 的治疗, 有11 例腰部疼痛彻底缓解, 有7例腰部疼痛明显缓解, 仍有腰部不适, 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2 例下肢肌肉萎缩也明显减轻。全部经过CT 或MR I 复查对比, 发现椎间盘突出部位没有明显的变化。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 具有支持体重, 维持人体重心平衡的重要作用, 它由椎骨、椎间盘及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连结而成, 其中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间, 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构成, 共有23 个, 位于第2 颈椎~ 第1 骶椎之间, 颈部间盘占颈椎长度的20%~ 24% , 胸部占18%~ 24% , 腰部占30%~ 36% [1 ] , 因椎间盘无血管, 其营养和代谢以渗透形式进行,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 椎间盘易发生退行性变, 人体在过度劳累负重或剧烈运动可致纤维环的破裂, 髓核突出, 形成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最高, 经过CT 或MR I 检查可很清晰的判断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形态变化, 根据突出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经本组病例观察, 大部分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 腰部疼痛的症状大部分可以缓解, 而经CT 或MR I 复查证实突出的组织没有缩小, 即突出组织并没有回位[2 ] , 对以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及窦神经产生刺激作用, 即根性疼痛机制, 提出疑议,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 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以及由此突出而引发的机械性压迫不是唯一的因素或主要因素, 而有其他的原因, 由此改变了人们在治疗时主要重点在突出的椎间盘上, 追求突出组织的还纳、回位, 甚至采取手术治疗。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进行调查对其后果进行分析, 认为疼痛的强度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有关[3 ]。也有资料统计平均19. 4% 的正常人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现象[4 ] , 笔者认为人体脊柱周围由众多的肌肉、韧带、筋膜、血管, 神经等软组织构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组织会发生退行性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大多数有劳累, 负重或剧烈运动, 或腰部受伤病史, 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软组织即肌肉、韧带、筋膜的损伤, 可能为出血、肿胀、纤维断裂, 小关节滑膜嵌顿等, 临床上统称为软组织性腰痛[5 ] ,这些软组织损伤, 临床上表现为腰部僵直、肌肉痉挛等, 现代医疗设备尚无法准确清晰的检查出来, 没有可信服的证据, 而用非手术治疗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有软组织性腰痛, 除CT 或MR I 证实突出组织明显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而临床上也有对应的症状和体征, 有手术指征者外, 可以用非手术治疗软组织性腰痛。椎间盘突出症实为一种机体组织退行性变化的表现形式,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可以定期复查, 无需强求突出组织的复位, 还纳。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 王亦璁. 骨与关节损伤[M ]. 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88.
[ 2 ] 张显松. 腰椎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 J ]. 中医正骨, 1993, 5 (3) : 5.
[ 3 ] 陈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J ]. 中国医师杂志, 2004, 6 (8) : 1022-1023.
[4 ] 赵平. 突出髓核组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 J ]. 中医正骨,1992, 3: 40-41.
[ 5 ] 陆裕朴. 实用骨科学[M ]. 第1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1134-1135.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