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70 例中,男143 例,女27 例;年龄17~35 岁,平均27 岁。均为急、慢性训练伤后疼痛,并伴有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点。疼痛部位:颈肩部39 例,腰背部53 例,上肢20 例,下肢58 例。
1.2 治疗方法 (1) 眼针疗法:选取双眼肝区、肾区、上焦区及下焦区,针具为015~110 寸29~31 号毫针,针法采用内刺法和外刺法相结合。快速进针,得气后嘱患者带针活动伤痛部位,视病情可不留针或留针15~30 min ,治疗后缓慢出针用干棉球按压。(2)浮针疗法:采用特制一次性浮针针具,距痛点6~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2) 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略受限; (3) 有效:疼痛有所减轻,部分活动受限; (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次数均为1 次。其中治愈125 例(7315 %) ,显效29 例(1711 %) ,有效7 例(411 %) ,无效9 例(513 %) 。总有效率9417 %。
2. 讨 论
军事训练伤多表现为急、慢性或间歇性发作疼痛,以及由疼痛带来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活动能力。以往常规治疗多以休息、冷疗、热敷及康复理疗等为主,但通常起效慢、疗程长,容易造成训练减员,甚至影响部队日常训练。针刺疗法镇痛作用确切,对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的疗效。(1) 眼针疗法属针灸中的微针疗法,为针灸特种针法之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位取穴、辨证取穴的原则,在眼部取穴能通脉镇痛、以治其本,即刻镇痛和解除活动受限效应明显,且简便易行、安全无痛苦、可带针进行活动。(2) 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针疗法,也是针灸特种针法之一。临床观察显示,浮针针刺后能即刻提高痛域,从而迅速缓解疼痛,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肩周炎、腰肌劳损、网球肘及外伤等。浮针疗法疗效快捷,进针完毕后即可收效,多为一次见效,对急、慢性疼痛均有显著疗效,且疼痛程度越重疗效越显著。留针期间可自由活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训练,无断针、弯针、滞针、血肿、出血及过敏等现象发生。(3) 眼针浮针结合法可综合两种方法之所长,治疗时间短,一般只需治疗1 次,不但具有即刻镇痛效应,且远期疗效亦佳。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