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术后疼痛中医护理
- 作者:张娜 更新时间:2010/4/24 10:23:4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人次: 次
[导读]肛肠病术后疼痛中医护理
随着外科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有更多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肛肠病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肛门病患者惧怕手术的重要因素。其并发症常常拖延治疗,影响病情治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肛肠病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术后疼痛的原因
1、术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患者对病区环境、手术缺乏认识,对肛肠病手术疼痛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对疼痛的认知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造成这种忧虑思想可能是术后疼痛的原因之一。
2、切口引流不畅导致术后水肿疼痛,缝合创面张力过高,其牵拉创面而致疼痛。
3、术后填塞物过多,患者肛内异物刺激或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强烈疼痛。
4、术后便秘或腹泻引起肛门强力扩张或创面反复刺激等。
二、护理方法
1、调情志 中医学极注重情志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恐惧不安,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护理人员要洞察和掌握病人复杂心理,进行细致的情志护理。术后可给患者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术后一些处理有所了解,并给病人介绍一些镇痛知识,使其对术后疼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力争将病人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2、调饮食 术后因伤口疼痛,大多患者纳食不馨、脾胃受损,影响脾胃受纳功能。我们在掌握饮食禁忌的原则下,因人而异。首先应避免大便干结,排便时痛苦增加,切忌肥甘厚味,因肥甘厚味易致湿热痰浊内生、气血壅滞,从而加重便秘;其次根据“痔者乃素积湿热”、“热者寒之”、“痔以凉血为主”的辨证施治理论,在补充营养和饮食调理方面,应以清热凉血为主,选用偏寒凉之食品,如香蕉、芹菜、马齿苋、菠菜等。而术后伤口疼痛引起小便困难的患者,可指导其多饮萝卜汤、丝瓜汤、冬瓜汤、薏苡仁、海带、荸荠等食物。术后饮食调理得当,可使大便质软,又能定时排便,利于创面愈合。
3、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
⑴中药熏洗法 用消肿止痛熏洗法放入砂锅内加水至2000ml,文火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药物倒入保温容器,所剩药渣再加水1500ml煮25min,过滤,与前药混合分2次用。熏洗前排空二便,先熏后洗。
⑵中药坐浴法 待药液的温度约45℃~60℃时,即可进行坐浴治疗,坐浴时应做到边坐浴边做提肛运动,这样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水肿消失,从而减轻疼痛。
⑶针刺法 痔、瘘手术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阻,治宜疏通经络。肛门为督脉所主、针刺能通督脉之气,故能止痛。针刺法止痛简单易行,副作用少。可用针刺取穴:足三里、承山、神门穴。
⑷耳压法 按压神门穴可镇静安神、消炎止痛。交感、皮质下两耳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大脑皮质,通过经络传导解痉止痛,且无任何副作用。
三、小结
肛肠病虽有内治、外治之法,但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本病常用而理想的方法,而手术后的诸多症状又给患者增加不少痛苦,尤其是伤口的疼痛。临床上可针对疼痛的情况酌情用药物治疗,但一般镇痛药副作用较大,看着病人疼痛难忍,我们护理人员不能熟视无睹,而要充分尊重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列为致痛三大要素之一。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可收到满意效果,在减轻、消除患者术后疼痛方面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