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疼痛学苑 » 学术交流 » 颈椎病的溶盘治疗
颈椎病的溶盘治疗
  • 作者:转载 更新时间:2010/4/18 16:24:04 来源:互联网 【字号: 】 浏览人次:
[导读]颈椎病的溶盘治疗

颈椎病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疼痛、麻木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最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硬膜外腔注射消炎镇痛液可以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反应、解除水肿,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注射胶原蛋白酶可以溶解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为一种简单、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患者,男34例,女29例;年龄4163岁,ASA分级Ⅰ~Ⅱ级,均为单侧发病,CTMRI显示颈椎椎间盘突向侧隐窝,无骨性椎管狭窄症及突出椎间盘钙化。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2d,口服息斯敏或开瑞坦10mg1/d,术前6h禁饮食,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术前10min开放静脉。

 

1.2.2治疗方法:63例患者均经硬膜囊侧后方入路溶盘治疗。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下,C型臂X线机下准确确定病变椎间隙,再经CTX线平片测量病变椎间盘脊椎小关节内缘距后正中线的距离,并换算成等比例数值,确定穿刺点,该点即小关节内缘的体表投影。经穿刺点,以78cm长针快速垂直进针达椎板,注射0.5%利多卡因2ml;退针至皮下,调整进针方向使之朝向头端,与皮肤成30o~45o角;进针至小关节内缘椎板间黄韧带时,手下可有橡皮样韧感,此时边加压边进针;一旦阻力消失,针尖即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侧隐窝;回抽无液、无血,则注入含地塞米松的0.8%利多卡因3ml,观察20分钟后测感觉平面,进一步证实针尖在病变侧隐窝并无全脊麻症,缓慢静推50%葡萄糖溶液20ml、地塞米松5mg后,将胶原酶1200U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用60s的时间缓慢注入。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者保持俯卧位2h,颈领固定颈椎1个月,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4d预防感染。

 

1.3疗效判定标准:优:上肢无疼痛、麻木,上肢运动功能正常和接近正常,自我感觉良好,无痛苦,恢复原工作。良:上肢偶有疼痛、麻木,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较好,不影响工作。可:上肢轻度疼痛、麻木,运动功能仍有限制,手指无力,影响工作。差:上肢疼痛、麻木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或加重,上肢肌力减弱,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2.结果

 

6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10d的疗效为优56例,占88.9%;良7例,占11.1%。随访1年的疗效为优62例,占98.4%;良1例,占1.6%。无一例复发,其中25例行MRI检查发现突出间盘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3.讨论

 

椎管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胶原酶溶盘术的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与药物注射到靶位的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作用在病变椎间盘的胶原酶越多,溶盘的疗效越好。由此可进一步证实该穿刺方法注药能更好地作用在靶目标。应用该法行溶盘治疗,因为穿刺针细而锐利,穿刺过程中有时会损伤硬脊膜或神经根袖,此时若注射胶原蛋白酶有误入蛛网膜下腔,有发生全脊髓麻醉或脊髓损伤的危险。因而,必须在注射胶原蛋白酶溶液前进行局麻药试验,以确保穿刺针尖准确无误地位于病变侧隐窝而没有损伤硬脊膜和神经根袖。初次开展此项业务时,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完成,如果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完成工作,以确保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与腰椎溶盘疗法在国内迅速推广不同,目前,颈椎病溶盘治疗并没有大规模开展。这一方面是因为颈段硬膜囊内容纳的是脊髓,一旦穿刺造成损伤,可能会引起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操作者不愿承担风险,另一方面此前的穿刺方法操作难度大。该穿刺方法定点容易、穿刺组织损伤小,操作安全、简单、溶盘疗效确切。这种特点使本方法容易掌握和推广,使颈椎病溶盘疗法的大规模开展和推广成为可能。

学会简介 | 疼痛培训 | 培训基地 | 疼痛研究 | 病例介绍 | 器械介绍 | 名院介绍 | 专家介绍

版权所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备案号:京ICP备京ICP备05042447号-3号;
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学会注册证号:社证字第3555-69号;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住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东直门医院
| 邮箱:tengtongxh@163.com | 电话:(010)84254689;QQ:32664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