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的抗炎作用
① 臭氧拮抗炎症因子的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局部的渗出、水肿而发挥抗炎作用[8,15]: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及致痛复合物的合成与释放;中和白介素 (如IL-1、1L-2、1L-8、1L-10、1L-12、1L-15) 可溶性受体;抑制α-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释放;增加β1-转移生长因子的释放。② 臭氧能通过提高局部氧浓度发挥抗炎作用。③ 臭氧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中和反应性氧化产物发挥抗炎作用[4,9]。
臭氧的镇痛作用
① 神经末梢通过释放致痛物质如P物质、磷脂酶A2等产生疼痛,臭氧局部注射后可直接作用于上述神经末捎,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这是臭氧治疗软组织痛的依据[2,16];② 宋必卫等[17]发现氧自由基在外周和脊髓均有致痛作用,而自由基清除剂如SOD,VitE则可拮抗此致痛作用。臭氧局部注射后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镇痛;③ 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能发挥致痛作用,臭氧通过抗炎作用镇痛。
臭氧对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髓核细胞的氧化作用
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容积是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臭氧注入椎间盘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同时髓核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破坏,造成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丧失,最终使髓核渗透压降低并丢失水份,导致了椎间盘容量的减少[18,19]。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静脉淤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氧的供应,起到治疗椎间盘突出和镇痛的作用。
医用臭氧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臭氧能引起肺脏代谢改变,对呼吸系统有毒性,特别是上呼吸道纤毛细胞对臭氧敏感,因此无论何种治疗方式都严禁臭氧直接吸入肺内。臭氧还可引起广泛的遗传损伤,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臭氧除具有治疗作用外还具有细胞毒性,这种双重作用导致医用臭氧的应用存在争议。臭氧的浓度难以精确调控使其疗效不稳定,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不足也是引起争议的重要原因。
1980年德国医学界为此组织了644位专家对579238例次医用臭氧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40例出现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为万分之七,未发现致残、死亡报道。表明医用臭氧用于临床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手段。
一般认为,医用臭氧高浓度(30-70ug/ml)时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中等浓度(20-30ug/ml)时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低浓度(<20ug/ml)时主要发挥增加氧供的作用[16]。总之,臭氧治疗方兴未艾,在疼痛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